首页|基于不同监测系统的微震辐射能量特征原位试验研究

基于不同监测系统的微震辐射能量特征原位试验研究

扫码查看
为了研究不同的微震监测系统计算得到的微震辐射能量特征差异,在引汉济渭工程秦岭输水隧洞岩爆洞段,开展了中科微震SSS微震监测系统、ESG微震监测系统和IMS微震监测系统的对比试验,对比了不同微震监测系统及不同传感器类型的定位及微震辐射能量计算结果.该试验首先将6个速度型传感器平均分成三组布置在与掌子面相距80 m、130 m和180 m的三个断面上,每个传感器内置有三个芯体,分别与中科微震SSS微震监测系统、ESG微震监测系统和IMS微震监测系统相连,来监测掌子面附近的岩爆事件;其次,在相同的断面位置上布置速度型传感器和加速度型传感器,同时连接到ESG微震监测系统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 表明:相同试验条件下三套微震监测系统监测的岩石破裂信号定位结果基本在合理范围内,在x方向和y方向的定位结果更为接近,而在z方向的定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微震监测系统的辐射能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未出现量级上的差别.SSS微震监测系统与ESG微震监测系统的辐射能更为接近,IMS微震监测系统的辐射能量略小于其他两套微震监测系统.速度型传感器与加速度型传感器监测的岩石破裂信号,定位结果与辐射能皆有一定差异,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辐射能稍高于速度型传感器获得辐射能,但不影响岩石破裂辐射能的评估.研究结果可对基于微震辐射能量的岩爆风险评估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意义.
Different monitoring systems-based study on in-situ experiment of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eismic radiation energy

李立民

展开 >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一院),陕西西安710043

陕西省铁道及地下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中铁一院),陕西西安710043

岩爆 微震监测系统 辐射能量 定位 引汉济渭工程 秦岭输水隧洞 模型试验 稳定性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课题2013年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科研项目

P2019G0012013KTZB03-01-01引汉建函[2014]93号

2020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CSTP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56
ISSN:1000-0860
年,卷(期):2020.51(11)
  •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