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气候变化导致青藏高原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退缩:以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气候变化导致青藏高原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退缩:以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扫码查看
近50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速率是全球平均值的2倍,对高原有蹄类的种群分布和多样性维持带来严重影响.本研究以西藏类乌齐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鹿种群为例,通过2013年和2021年对马鹿和牦牛种群数量、分布的调查,并整合了物种分布模型和种群动态模型,评估了当前和未来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放牧、道路、居民点等)对马鹿种群适应性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马鹿种群在2013-2021年由890头增加到1 400头,根据种群增长模型预计在2050年马鹿种群数量将达到1 735头,但其适宜栖息地在2050年代下降43.4%,2070年代下降5.1%,表明马鹿种群增长与适宜栖息地缩小之间的冲突将不利于马鹿种群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当前马鹿与牦牛栖息地重合率为19%,2050年代为60%,2070年代为37%,且牦牛与马鹿存在食物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马鹿原有的适宜栖息地.为保护马鹿,建议减少牦牛的饲养量1 000~1 500头.本研究将种群增长模型、种间竞争关系与物种分布模型整合,把气候变化对物种的影响延伸到种群层面,对其他物种的保护具有借鉴意义.
Climate change results in imbalance population growth and change in suitable habitat for red deer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a case study in the Leiwuq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叶秀林、郭克疾、李欣蕊、吴庆、张梦斐、李明、赵序茅

展开 >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兰州730000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院,长沙73011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物种保护 高原有蹄类 人为干扰 分布变迁 栖息地

(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经费-队伍建设经费-科研启动基金

561119209

2023

兽类学报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

兽类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04
ISSN:1000-1050
年,卷(期):2023.43(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