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适宜栖息地分布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蹄类动物适宜栖息地分布

扫码查看
物种的空间分布与栖息地适宜性是开展种间关系、物种与环境关系等研究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2017-2022年在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的红外相机监测和调查数据,使用MaxEnt模型对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小麂(Muntiacus reevesi)、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野猪(Sus scrofa)的适宜柄息地进行评估和预测,以期深入了解梵净山保护区有蹄类动物栖息地适宜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毛冠鹿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9 993.17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46.1%,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的东部;小麂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5 470.97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35.6%,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的北部和南部;中华鬣羚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3 884.78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32.0%,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的北部和东部;野猪的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0 339.98 hm2,占保护区面积的46.9%,主要分布于梵净山保护区的北部、东部和南部.(2)4种有蹄类动物的适宜栖息地均主要分布于保护区核心区.(3)毛冠鹿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和植被类型的影响;中华鬣羚的分布主要受海拔、平均气温日较差和植被类型的影响;小麂和野猪的分布主要受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温性和坡度的影响,两者的适宜栖息地特征也更为相似.总之,梵净山保护区有蹄类动物的适宜栖息地分布是物种自身特性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种间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
Distribution of suitable habitat for ungulates in Fanj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Guizhou Province

Suitable habitatMaxEntUngulatesFanji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蒙秉顺、黄小龙、谢波、王维熙、黄继池、张涛、冉景丞、张明明

展开 >

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大学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研究中心,贵阳 550025

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 550005

贵州梵净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江口 554400

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江口 554400

展开 >

适宜栖息地 MaxEnt模型 有蹄类动物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贵州省科技计划贵州省林业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态环境部典型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观测与评估项目

黔科合支撑[2019]2842号黔林科合J字[2022]10号32260331黔科合平台人才[2018]5781-39号2018-02-06-M2019-48

2023

兽类学报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

兽类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04
ISSN:1000-1050
年,卷(期):2023.43(6)
  •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