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记忆·拟象·想象:红色文物的声音空间塑造——以猫耳FM微广播剧《红色文物100》为例

记忆·拟象·想象:红色文物的声音空间塑造——以猫耳FM微广播剧《红色文物100》为例

扫码查看
猫耳FM等亚文化音频平台普遍存在内容小众化、边缘化及过度娱乐化等特征,大量内容面临整改或下架等问题,因而积极传递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成为必然.猫耳FM以平台既有音频和可视化优势,在《红色文物 100》剧集制作中,通过设置统一片头曲目唤醒听众文物记忆,利用多重拟象手法打造猫耳红色文物专属声觉空间,为听众建构了个性化的想象空间,实现了文物价值与革命精神的有效传递,形成了通达大众心灵的感知体验,为亚文化音频平台传承主流文化开辟了有效的声觉空间建构路径.

赖黎捷、赵洋辛

展开 >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微广播剧 声音空间 猫耳FM

2024

声屏世界
江西省广播电视学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电视台

声屏世界

影响因子:0.204
ISSN:1006-3366
年,卷(期):2024.(3)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