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是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对电力企业的生产、需求和销售等环节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电力的研究,从而进一步分析电力企业管理的特点和不足,提出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国电力市场改革风雨兼程已经十几年,在这一过程中,众多中国电力企业遵循科学、创新、发展、责任的经营理念,分别制定了各自的战略、追寻着各自的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数据显示,“十一五”结束时,我国电源结构调整使发电机组运行小时数向大机组靠拢,说明我国发电企业能效获得明显提高,支持了电力工业提高效率和节能减排。与此同时,燃煤脱硫机组从2005年的12%份额上升到2010年的82%,说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的减排成效显著。我国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以煤炭为主体、以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说明我国能源产业的定位是在以化石能源为核心的“煤电一体化”模式下运营的,其中电力产业政策中的投资政策、运行管理等长期依赖燃煤发电,但是,自“十一五”以来的可持续和低碳约束下,我国以煤电为中心的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及其实施上出现了较大风险。比如,十年来动力煤价格持续攀升,煤炭市场放开的现状导致发电全行业亏损局面,风电、核电的大幅增长,诸多现实问题说明,亟待重新进行我国能源产业政策的梳理,通过进一步改革引导发电企业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