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老子》"有无玄同"与"道物相即"的疏解

《老子》"有无玄同"与"道物相即"的疏解

扫码查看
"有""无""道""物"等是《老子》的最核心概念,通过《老子》第一章、第四十章、第四章、第六章、第十一章、第十四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第五十二章、第四十二章对之加以疏通理解,给予关系性的"消极澄清"和"积极讲明"。"消极澄清"在于指出《老子》不属西方形上学思维的二元论架构,因此不宜用上下纵贯两层的存有论模式(如形上/形下两层、本体/现象两层等模型)来理解《老子》的无-有、道-物、母-子的关系。"积极讲明"在于透过"有无玄同"之妙门、"虚用相即"之玄牝、"有无相即"之利用、"有无相即"之恍惚、"道物相即"之冲和等小节的疏理,来把握《老子》道行运动乃透过"即无即有,即隐即显,即虚即用,即道即物"的吊诡两行重玄性格。而这种吊诡两行重玄性格,有时透过"母子"来隐喻,有时透过"恍兮惚兮"来容状,有时透过"有无玄同"和"有无利用"来吊诡表达。总而言之,要融贯解读《老子》的"非二元性"思维(不二),并非要去外部寻求形而上的超越总根据(离二求一),而是有、无"异名"(二)又"同出"(不二),道、物"相异"(二)又"相即"(不二)。亦即透过"二而不二"的吊诡两行重玄性格,将更善解《老子》的玄妙之门。

赖锡三

展开 >

台湾中山大学 文学院,台湾 高雄 80424

《老子》 玄同 玄牝

2024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0.211
ISSN:1672-3600
年,卷(期):2024.40(4)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