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牡丹亭》委婉语研究
认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牡丹亭》委婉语研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委婉语是人类在交际活动中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语言形式。汤显祖的《牡丹亭》中使用了大量的委婉语。国内外学者对汤显祖戏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鲜有学者研究其中的委婉语。本文运用认知社会语言学理论,对《牡丹亭》中的委婉语进行研究。《牡丹亭》中的委婉语大致有六类,分别与死亡、性爱、金钱、犯罪、年老等话题有关;委婉语的基本认知机制是概念转喻,主要通过部分代替整体和地点代替行为或机构等两种转喻方式实现;《牡丹亭》中委婉语的产生受到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两种因素的影响。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谢世坚、申越欣
展开 >
作者单位:
广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关键词:
委婉语
《牡丹亭》
认知社会语言学
出版年:
2024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商丘师范学院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HSSCD
影响因子:
0.211
ISSN:
1672-3600
年,卷(期):
2024.
4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