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饥饿和再投喂对白斑狗鱼生长性能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饥饿和再投喂对白斑狗鱼生长性能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扫码查看
选用体重(196.77±7.60) g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饥饿14、21、28、35、42 d组和正常投喂对照组,各组饥饿结束后恢复饱食投喂,试验周期为56 d,水温为22~26℃,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白斑狗鱼生长性能、生化组成和肌肉、肝脏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饥饿再投喂后,各处理组均出现补偿生长现象,在恢复生长结束后,饥饿14 d组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饥饿处理组体重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饥饿各处理组肌肉的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水分含量显著升高(P<0.05);恢复投喂结束时,各饥饿处理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在恢复投喂初期,各处理组的特定生长率、摄食率和食物转化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随着恢复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到对照组水平(P>0.05);肌肉和肝脏的RNA/DNA比值均随饥饿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恢复投喂结束时,RNA/DNA比值均在饥饿28d组达到最大值.由此表明,饥饿14 d组的白斑狗鱼在恢复生长过程中出现了超补偿生长效应,21 d组、28 d组、35 d组和42 d组出现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该补偿效应是由摄食率和食物转化效率升高共同作用的结果.
Effects of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on Growth and Bi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Esox lucius

杜劲松、高攀、胡建勇、牛建功、时春明、黄永平

展开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白斑狗鱼 饥饿 再投喂 生化组成 补偿生长

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种鱼类养殖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项目

2007GB2G400348200654118-15-1

2010

水生态学杂志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水生态学杂志

CSTPCD
影响因子:0.704
ISSN:1674-3075
年,卷(期):2010.3(6)
  • 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