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华花鳅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华花鳅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

扫码查看
探究中华花鳅(Cobitis sinensi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可为其人工增养殖和资源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2017 年11 月至2018年5 月,在贵州境内舞阳河施秉段采集中华花鳅样本381 尾,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将样本解剖后进行性别鉴定和性腺分期.结果表明,舞阳河中华花鳅体长(L)为58.9~100.2 mm,体重(W)为2.0~13.7 g,年龄在1~4 龄.381 尾样本中,性别不可辨样本有23 尾,雄248尾,雌110 尾,性腺发育至Ⅳ 期最多.经肉眼观察发现,中华花鳅的精巢和卵巢均可分为6 期,有70 尾雌鱼性腺发育达到Ⅳ 期,其绝对繁殖力(F)为542~2 865粒,体长相对繁殖力(FL)为6.6~28.6粒/mm,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为99.8~490.7粒/g;绝对繁殖力(F)、体长相对繁殖力(FL)均与体长(L)、体重(W)、净体重(W0)、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体重相对繁殖力(Fw)与性腺重(W1)、成熟系数(GSI)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实地调查发现,中华花鳅的产卵场主要在砂质底质、水质清新、水流较缓、水草丰富的浅水区,繁殖期为5-8 月,繁殖高峰期为5 月中旬至6 月上旬.研究显示,中华花鳅的繁殖力较低,繁殖高峰期时间较短,低龄化严重,亟需对其进行资源保护和系统研究.
Reproductive Biology of Cobitis sinensis

周贤君、杨引欢、董芳、张桓桥

展开 >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中华花鳅 繁殖生物学 个体繁殖力

中华花鳅的繁殖特性及人工繁殖研究清水江花鳅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群资源现状研究

黔科合LH字[2015]7675号贵大人基合字[2014]11号

2021

水生态学杂志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水生态学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704
ISSN:1674-3075
年,卷(期):2021.42(1)
  • 2
  •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