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大豆单间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固土能力的影响

大豆单间作对土壤团聚体及固土能力的影响

扫码查看
为研究红壤坡耕地上大豆单间作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和固土能力的影响,选用大豆单作、大豆玉米间作两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中土壤含水率、土壤团聚体、大豆根系和固土能力的特征.结果 表明:大豆成熟期土壤含水率在10°坡上间作比单作高0.32%,20°坡上间作比单作高4.06%,30°坡上间作比单作低3.81%;大豆玉米间作与大豆单作相比,>0.25 mm稳定性团聚体在10°和30°坡分别增加了6.61%,2.63%,在20°坡减少了4.46%;平均重量直径间作后在10°和30°坡分别增加了32.84%,9.09%,在20°坡减少了89.87%;分形维数在10°,20°坡上分别增加了2.85%,3%,30°坡无差异;固土能力在10°,30°坡上间作高于单作,20°坡上间作低于单作.大豆间作根系指标均单作有降低趋势.10°坡耕地单间作模式根系指标无显著差异时,大豆间作的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增加,固土能力高于单作.20°坡耕地大豆间作根体积显著降低,固土能力低于单作.30°坡耕地大豆单间作根系指标和分形维数都无显著差异或趋势时,间作的分形维数影响强于单作,间作固土能力高于单作.综上所述,大豆间作对根土复合体固土能力主要受根系的影响,同时间作在坡耕地能增强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的作用,增加根土复合体固土能力.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Patterns of Soybean on Soil Aggregates and Soil Consolidation Ability

邓超、李永梅、范茂攀、王梦雪

展开 >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650201

间作 土壤团聚体 根系特征 固土能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

414610592018ZKY264

2020

水土保持研究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94
ISSN:1005-3409
年,卷(期):2020.27(2)
  • 6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