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最小数据集沂蒙山区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评价

基于最小数据集沂蒙山区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评价

扫码查看
沂蒙山区是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区域,定量评价不同治理模式下的土壤质量,进而优选适宜的生态恢复措施,是推进沂蒙山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以沂蒙山区4种治理模式(乔草混交、土坎梯田+果树种植、撂荒、封禁植草)为研究对象,基于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Norm值计算,对土壤养分、孔隙、水分、容重4类9项土壤属性指标进行筛选,构建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结果表明:(1)治理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明显影响,硝态氮属于极敏感指标,全氮为高度敏感指标,而有机质、全磷、无机磷、田间持水量与饱和含水量属中度敏感指标,土壤容重为低度敏感指标;(2)影响沂蒙山区土壤质量的最小数据集指标包括全氮、土壤孔隙度、容重,经总数据集验证所构建的最小数据集可体现沂蒙山区土壤质量有效信息、准确性较高;(3)沂蒙山区不同治理模式下土壤质量指数介于0.41~0.53,土壤质量属于中等水平,且0—5 cm和5—10 cm土层的土壤质量指数较10—20 cm分别增加136.20%和37.60%.土壤质量表现为乔草混交>土坎梯田+果树种植>撂荒>封禁植草.综上,在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较为贫瘠的沂蒙山区,生态恢复措施应以乔草混交模式为主.
Soil Quality Evaluation with Different Treatment Models in Yimeng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Minimum Data Set

张宇恒、王忠诚、王亚楠、王兴玲、韩佳忻、安娟

展开 >

山东省水土保持与环境保育重点实验室,临沂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平邑县天宝山林场,山东 临沂 273306

最小数据集 治理模式 土壤质量指数 主成分分析 沂蒙山区

水利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WSCLP20210341977067

2023

水土保持研究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94
ISSN:1005-3409
年,卷(期):2023.30(1)
  • 5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