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及修复策略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修复关键区域识别及修复策略

扫码查看
为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及实现受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例,通过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确定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基于"点—线—网"模式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识别网中的生态"夹点"、生态障碍点等,确定了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修复关键区域.结果表明:(1)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源地面积共1.24×104 km2,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岭山区、东南部武夷山区以及东北部怀玉山区等区域,地类以林地为主,生态廊道共364条,总长7640.24 km,呈现中部稀疏、四周密集的空间特征;(2)基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识别环鄱阳湖城市群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包括31处生态"夹点"区域、23处生态障碍点区域,破碎空间面积6053.39 km2.综上,源地和廊道的分布呈现东西部密集,中部稀疏的特征,借助生态安全格局和电路理论识别的"夹点"与障碍点更符合物种运动的真实规律,可见格局构建能够有效地识别生态修复关键区域.
Identification and Restoration Strategy of Key Area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Urban Agglomeration Around Poyang Lake Based on Ecological Security Pattern

张海铃、叶长盛、胡梦姗

展开 >

东华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南昌 330013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电路理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2061041

2023

水土保持研究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研究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194
ISSN:1005-3409
年,卷(期):2023.30(2)
  • 1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