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转Bt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团的组成与变化

转Bt基因棉田节肢动物群落营养层及优势功能团的组成与变化

扫码查看
1998年在河北南皮棉区转Bt基因棉棉田和常规棉综防田的生物群落变化的研究表明:与常规棉综防田相比,转Bt基因棉棉田的节肢动物种类增加30.7%,功能团多样性增加66.9%,天敌类和中性节肢动物类的丰富度分别增加97.6%和158.0%,害虫类的丰富度减少45.7%.就功能团的种群数量来看,主要害虫棉铃虫、蚜虫和蓟马种群数量分别减少98.9%、69.0%和72.6%;而次要害虫害蝽、粉虱、叶蝉类昆虫的种群数量分别增加了2.2、3.2和14.8倍.棉花生长中期,转Bt基因棉棉田中的基位物种丰富度大于中位和顶位物种;常规棉田中的差异则更大,出现天敌控制"空缺".综合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棉田生态系统比常规棉综防田稳定;转Bt基因棉棉田的中性节肢动物和次要害虫在害虫-天敌的营养链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Structure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Arthropods in Transgenic Bt Cotton Field

刘万学、万方浩、郭建英

展开 >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农业部农作物病虫草害生物防治资源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转Bt基因棉 节肢动物群落 营养层 功能团 丰富度 多样性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

G20000162092002BA516A01

2002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02.22(5)
  • 50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