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

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

扫码查看
深层土壤干燥化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人工和天然降雨试验,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荒草地和裸地的土壤水分循环特征,并分析和探讨了深层土壤干燥化的成因.2002年天然降雨量为459.9mm(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84.1mm),属干旱年,土壤水分观测期间(2002年6月13日至11月24日)天然和人工降雨试验小区的天然降雨量分别为305.2mm和236.8mm.人工降雨试验主要在2002年6~8月进行,土壤水分观测期间荒草地和裸地的人工降雨量分别为360.7mm和418.5mm.试验结果表明:干旱年,荒草地和裸地土壤储水量处于负补偿,入渗雨量全为蒸发蒸腾作用所消耗.在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下,剖面内(0~200cm)土壤水分的整体移动性能较强,最大蒸发蒸腾作用层深度很快形成.荒草地土壤水分循环强度大于裸地,表现为荒草地最大蒸发蒸腾作用层深度较大,两者分别为200cm和180cm.雨季量少且分散的降雨极易为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所消耗,深层土壤由于缺乏降雨入渗的补给而逐渐干燥化.丰水年,荒草地和裸地土壤储水量处于正补偿,但入渗雨量的大部分(80%以上)为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所消耗.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荒草地土壤水分循环强度高于裸地,表现为荒草地降雨入渗补给深度较小.连续降雨有利于土壤水分向深层的运移,从而部分缓减深层土壤的干燥化进程.近50a来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变暖和降雨减少可能是土壤干层形成的直接原因,而植被类型选择失当、群落密度过大和生产力过高则会加剧深层土壤的干燥化进程.
Desiccation of deep soil layer and soil water cycl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Loess Plateau

陈洪松、邵明安、王克林

展开 >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25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71210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黄土高原 坡地 土壤干层 土壤水 循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9010201201200220055413

2005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05.25(10)
  • 74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