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茂县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特征

扫码查看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重建的重要途径,植被恢复过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反映了植被的恢复程度.通过群落调查和多样性分析,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恢复过程中6类不同类型群落分别表现其对于不同环境特征、干扰及更新方式等的响应;森林是较灌丛更适合当地环境状况的植被类型;人工恢复无干扰和轻度干扰群落的多样性相对较高,是较好的恢复模式.重度干扰使得1年生植物与地下芽植物比例增加,其它口食性较好的多年生草本减少.较强的干扰是群落无法更新、长期处于灌丛阶段且多样性较低的重要原因.本地区人工恢复群落在更新进程和多样性维持上优于自然更新群落,种植华山松加速了本地区植被演替进程.建议以适合恢复区域的多种恢复配置方式进行造林,并避免较强干扰,可以加速群落演替进程并保持恢复群落较高的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
Dynamics of species diversity in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udiling of Mao County, Southwest China

王永健、陶建平、张炜银、臧润国、王微、李宗峰、李媛

展开 >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1

土地岭 植被恢复 物种多样性 更新方式 干扰强度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02CB1115053050038830300047

2006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06.26(4)
  • 56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