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秦巴山区近15年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及自然与人为因子解析

秦巴山区近15年植被NPP时空演变特征及自然与人为因子解析

扫码查看
植被NPP作为衡量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指标和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合理地评价生态系统变化及其可持续性.基于MOD17A3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探讨了2000-2014年秦巴山区NPP时空格局及演变特征,并对影响NPP的自然和人为因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 表明:(1)秦巴山区近15年NPP总量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增速0.65TgC a-1,单位面积NPP均值为493.09gC m-2 a-1,呈“西高东低”空间特征,地域差异明显;(2)不同植被类型的NPP总量存在差异,阔叶林和栽培植被是对秦巴山区生态系统最具贡献的植被类型;(3)NPP随高程、坡度均呈阶段性变化特征,其中坡度影响NPP变化的幅度弱于高程,NPP与降雨、气温、实际蒸散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自然因子对NPP贡献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依次排序为:实际蒸散量>降雨>气温>高程>坡度,且研究区NPP受多种自然因子的交互影响;(5)人为因子对NPP的影响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造成NPP总量的损益,可分为还林还草的积极效应及城市发展和人类破坏等的消极效应.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its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analysi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 in the past 15 years

李金珂、杨玉婷、张会茹、黄铝文、高义民

展开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杨凌712100

农业部西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

NPP 时空演变 自然与人为因子 地理探测器 秦巴山区

陕西省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

2019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19.39(22)
  • 34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