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用功能生态学方法揭示峨眉髭蟾蝌蚪和棘腹蛙蟾蝌蚪共存的原因

用功能生态学方法揭示峨眉髭蟾蝌蚪和棘腹蛙蟾蝌蚪共存的原因

扫码查看
采用功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了3个指标(功能丰富度、功能定位和功能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对峨眉山清音阁黑龙江中峨眉髭蟾蝌蚪和棘腹蛙蝌蚪共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结果 表明,峨眉髭蟾蝌蚪功能丰富度的实测值远远小于棘腹蛙蝌蚪.采用自助法随机抽样15和51个个体时,峨眉髭蟾蝌蚪的功能丰富度值显著小于棘腹蛙蝌蚪.同时,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二者的功能定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二者功能生态位重叠程度的实测值与采用自助法计算所得值均极低.以上结果表明二者的功能生态位存在明显分化,表现为峨眉髭蟾蝌蚪个体较大,开口较小,眼间距较大,尾部发达且多采用背腹弯曲的游泳模式;而棘腹蛙蝌蚪开口较大,眼睛间距较小,尾部较为短小且多采用脊椎弯曲的游泳模式.鉴于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生物体对生长环境的响应,推测两种蝌蚪主要栖息地的微生境也存在分化.
Functional approach reveals nic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wo coexisting tadpoles: Leptobrachium boringii and Quasipaa boulengeri

许丹、吴小清、赵春霖、朱文博、赵天、苏胜齐

展开 >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庆400715

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610041

成都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1130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充6370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展开 >

蝌蚪 功能丰富度 功能定位 功能重叠 生态位分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环境保护部项目

317003532016XBZG_XBQNXZ_B_007

2020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20.40(1)
  •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