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扫码查看
明确湿地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是开展湿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利用1980-2015年7期土地遥感解译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景观指数、转移概率矩阵和增强回归树模型定量分析乌裕尔河-双阳河流域湿地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 表明:(1)1980-2015年间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减少了738 km2,较1980年减少了16.43%;沼泽地占湿地的75%以上,面积也持续减少.1990-1995年是湿地面积减少速率最大的时段.(2)1980-2015年间湿地景观变化趋势为最大斑块的优势地位降低,破碎度加剧,且空间分布趋于离散,连通性减弱.沼泽地的景观变化特征与湿地相似,而水域与之相异.(3) 1980-2015年间湿地损失集中分布在乌裕尔河两岸、双阳河中游及流域尾间,主要转出为水田、旱地、草地和盐碱地,总的转移概率约为20%.(4)气候因素是导致湿地损失的主要因素,贡献率达到50%.道路修建对湿地损失的影响范围约为1.8 km;高海拔会增加湿地损失的风险;耕地周围2 km的湿地易被开垦;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遏制了湿地损失.未来湿地损失风险较大的区域为乌裕尔河中游、双阳河中下游及流域尾闾.
Landscape pattern evolution of wetland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in Wuyuer-Shuangyang River Basin

吴金华、房世峰、刘宝军、盛芝露、杜加强

展开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生态过程与功能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1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西安710048

湿地格局 时空变化 景观指数 增强回归树 驱动机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16YFC0500401-541001055

2020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20.40(13)
  • 22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