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群落的构建过程及其内在机制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植物功能性状是指能够代表植物的生活史策略,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的一系列植物属性.通过植物功能性状的分布格局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有助于推测群落的构建过程及其内在作用机制.以吉林蛟河21.12hm2温带针阔混交林样地为研究对象,采集并测量了样地内34种木本植物的6种不同的功能性状.以20m×20m的样方为研究单元,通过计算平均成对性状距离指数(mean pairwise trait distance;PW)和平均最近邻体性状距离指数(mean nearest neighbor trait distance;NN)来探讨群落中单个性状和综合性状的分布格局.同时结合地形因子采用回归分析探讨功能性状的分布格局对局域生境变化的响应.基于PW的结果显示:单个性状中除叶面积外,其余性状的分布格局均为聚集分布多于离散分布;基于NN的结果显示:除叶面积和最大树高外,其余性状的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多于离散分布.此外,由6种单个性状组成的综合性状的分布格局同样为聚集分布多于离散分布.基于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森林群落中功能性状的分布格局受到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因素的显著影响,而凹凸度的影响则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包括环境过滤和生物相互作用的非随机过程能够影响温带针阔混交林的群落构建过程,中性过程对该区域群落构建过程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