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华北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势动态和水分运移规律

华北山区典型人工林土壤水势动态和水分运移规律

扫码查看
大规模植树造林工程有效缓解了我国北方水土流失等问题,但伴随植被生长和降水格局变化,水循环过程发生明显改变.土壤水分运动是水循环的关键过程,研究变化环境下人工林植被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对植被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8年多时间尺度(半小时、天、月和年)华北山区崇陵流域典型人工侧柏林和荒草土壤剖面水势监测数据,阐明不同植被覆盖下土水势动态变化规律,提出土壤水分运移和植被水分利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侧柏林土壤水势日变幅显著低于荒草植被,但土水势日变幅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速率90 a侧柏依次大于60 a侧柏和荒草;月、年尺度侧柏林不同深度土水势变化对降水的响应大于荒草地,其中60 a侧柏林年均土水势与年降雨量显著线性相关(P<0.05).由水势梯度和零通量面多年平均变化可知,90 a侧柏林0-50 cm 土壤水呈下渗趋势,根系水力提升促使50-100 cm 土壤水向上蒸散;60 a侧柏林0-20 cm、70-100 cm以及枯水年30-70 cm 土壤水均以蒸散为主,根系可同时吸收利用表层和深层土壤水分;荒草地0-20 cm 土壤水分蒸发强烈,且为根系主要吸水深度,20-100 cm 土壤水稳定下渗.相比60 a侧柏林和荒草,90 a侧柏林的土壤调蓄能力增强,与荒草互被可减少植被间水分竞争,充分利用土壤水,从而减少流域内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
Soil water potential dynamics and water utilization of typical planted forests in the mountain area of North China

李奕然、马英、宋献方、杨丽虎、刘恩民、王胜宝、王洁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院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 100049

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站,保定 071000

人工林 土水势 土壤水分利用 崇陵流域

41671027

2021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21.41(14)
  • 6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