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典型小生境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比较研究

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典型小生境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比较研究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in typical microhabitats in karst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扫码查看
为探究喀斯特小生境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揭示小生境土壤团聚体主要失稳机制,选取研究区内石缝、石沟、石槽、石土面和土面5种典型小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干筛法、Elliott湿筛法和Le Bissonnais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果表明:湿筛后,团聚体分布以水稳性团聚体(WR>0.25)为主,含量在81.26%以上,团聚体破坏率(PAD)介于8.93%-17.39%之间,平均重量直径(MWD)在1.94-2.85 mm间,均小于干筛,团聚体稳定性表现为石槽最好,土面最差,石土面次之.LB法处理后,MWD值变化趋势为慢速湿润(SW)>预湿润后扰动(WS)>快速湿润(FW),即小生境土壤团聚体最大破坏机制为大雨或暴雨时快速湿润FW产生的消散作用,团聚体稳定性同样以石槽最好,土面最差,石土面次之.相关性分析显示,LB法测定的MWD均与湿筛法的WR>0.25呈显著正相关,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即LB法和湿筛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LB法用于测定喀斯特地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是可行的(P<0.05).LB法FW处理的MWD值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即有机质对团聚体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全氮、全磷、全钾与WR>0.25、SW处理的MWD值呈显著正相关,与PAD呈显著负相关,即稳定的团粒结构对养分蓄积有正向效应(P<0.05).综合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表明,土面、石土面易造成土壤流失,应加强雨季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土面、石土面小生境的防护.

韦慧、邓羽松、林立文、黄娟、王金悦、黄海梅、黄智刚

展开 >

广西大学林学院,南宁 530004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 547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小生境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 喀斯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2017YFC0505402桂科ZY20198007

2022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22.42(7)
  • 5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