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浙江南部近海前肛鳗营养生态位变化研究——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

浙江南部近海前肛鳗营养生态位变化研究——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

扫码查看
基于2016年和2020年浙江南部近海收集的71尾前肛鳗样品,通过测定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计算其营养生态位指标,对比分析前肛鳗不同发育过程、不同季节及不同年份营养生态位的差异,探究营养生态位的变动规律及对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2016年和2020年前肛鳗平均 δ13C值分别为(-15.19±0.31)‰、(-15.90±0.45)‰;平均 δ15N值分别为(12.42±0.45)‰、(12.92±0.25)‰;(2)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2016年前肛鳗不同发育过程δ13C值差异不显著(P>0.05),δ15N值差异显著(P<0.05),不同季节间δ13 C值和δ15 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2020年前肛鳗不同发育过程δ13 C值和δ15 N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季节间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δ15N值差异不显著(P>0.05);(3)从个体发育来看,2016年前肛鳗有向高营养级饵料生物摄食的趋势,而2020年前肛鳗摄食特化现象不明显,但均随个体发育过程生态位宽幅逐渐减小,表明个体发育过程营养生态位会出现资源竞争共存分化现象;(4)种群营养多样性指标结果显示前肛鳗在秋、冬两季食物来源较春、夏两季更广泛,春季营养多元化程度与秋季相似,夏季营养多元化程度与冬季相似,各季节间营养生态位重叠较小,存在明显的时间分化现象;(5)2020年前肛鳗种群营养结构多样性指标相比2016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两年的SEAc未发生重叠现象.由于种内种间的竞争压力,研究发现前肛鳗在个体发育过程及不同时间段都出现了营养生态位分化现象,从而达到维持物种共存、保持食物网结构稳态的目的.
Change of trophic niche of Dysomma anguillare in the offshore waters of southern Zhejiang by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杨蕊、韩东燕、高春霞、魏秀锦、赵静、叶深

展开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 201306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上海 201306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温州 325005

展开 >

碳氮稳定同位素 浙江南部近海 前肛鳗 营养生态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海洋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启动基金温台渔业资源专项调查项目

3190237241906074210021158053

2022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22.42(23)
  • 1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