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三江并流核心区亚高山森林非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

三江并流核心区亚高山森林非生长季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及其影响因素

扫码查看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系统,针对三江并流核心区西藏红拉山滇金丝猴国家自然保护区,通过测量和分析非生长季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探讨了亚高山森林非生长季CO2通量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保护区常绿针叶林NEE值在非生长季具有明显"U"型变化曲线,白天表现为碳吸收,夜间表现为碳释放,日间CO2吸收高峰介于12:00到15:00之间,平均每天碳汇时间在10h左右.非生长季各月NEE大小依次为:4月>3月>2月>11月>1月>12月.研究期内气温(T)、相对湿度(RH)、饱和水汽压差(VPD)和光合有效辐射(PAR)等气象因子对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影响显著.此外,森林碳吸收对温度响应敏感,光合作用在整个非生长季较为明显.各影响因子中光合有效辐射对碳交换影响最大;夜间NEE与5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且NEE随着土壤温度升高而增大;整个非生长季NEE、生态系统呼吸量(Re)和总生态系统CO2交换量(GEE)分别为-596.759g CO2/m2、582.849g CO2/m2和-1179.608g CO2/m2.该亚高山常绿针叶林生态系统与青藏高原其他生态系统类型相比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
Net ecosystem CO2 exchang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non-growing season at a sub-alpine forest in the core Three Parallel Rivers region

eddy covariancecarbon fluxenvironmental factorsevergreen coniferous forestQinghai-Tibet Plateau

朱牛、王金牛、王旭峰、罗栋梁、申承、盖艾鸿

展开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成都 610041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 730070

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监测网络芒康生态监测站,昌都 854500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 730000

展开 >

涡度相关 碳通量 环境因子 常绿针叶林 青藏高原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项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生态环境与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

2021XBZG-XBQNXZ-A-00731971436SKLCS-OP-2021-06

2023

生态学报
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态学报

CSTPCDCSCD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191
ISSN:1000-0933
年,卷(期):2023.43(14)
  • 1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