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广州地区自然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入侵定殖能力研究

广州地区自然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入侵定殖能力研究

扫码查看
[背景]扶桑绵粉蚧是一种对棉花等作物具有严重威胁的新的外来入侵害虫,2008年8月在广州市区扶桑上发现该虫.关于该虫入侵种群的大小是需要明确的基本入侵生物学问题之一.[方法]采用了野外接虫、定点系统跟踪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广州地区番茄、棉花田间扶桑绵粉蚧的最小入侵种群规模.[结果]扶桑绵粉蚧初始种群侵入棉花、番茄田3d后数量急剧下降,分别减少了82.7%、61.2%,进入3龄后田间种群数量呈现持续小幅度减少的规律,进入产卵期的雌虫出现概率分别为2.83%、2.5%.棉花上扶桑绵粉蚧单雌产卵量为532.6粒,明显高于番茄(418.4粒).棉花、番茄田的入侵种群趋势指数分别为15.09、10.46,下一代种群呈明显增长趋势,能够成功定殖.棉花、番茄田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存活曲线均符合Ⅰ型(凹型),存活率(S)与接虫后天数(D)的关系模型分别为S=(1.0000+ 1.1505D)-1.1250、S=(0.9996 +0.12481D)-3.0614.根据进入产卵期雌虫的概率,计算出保证扶桑绵粉蚧成功入侵的最小自然种群规模为36~40头.[结论与意义]广州地区6~8月番茄、棉花田新入侵的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存活曲线为Ⅰ型(凹型),最小入侵种群规模为36~40头.该结果为深入研究扶桑绵粉蚧的入侵生物学特性和制定防治策略等提供了依据.
Potential of invasion and colonization for the cotton mealybug 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 populations in cotton and tomato fields in Guangzhou, China

关鑫、曾玲、陆永跃

展开 >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广东广州510642

扶桑绵粉蚧 棉花 番茄 自然种群 存活 定殖 入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课题广东省植物防疫检疫科研专项

311718552010IK250粤农保[2011 ]26号

2011

生物安全学报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福建省昆虫学会

生物安全学报

影响因子:0.61
ISSN:2095-1787
年,卷(期):2011.20(3)
  • 9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