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夏季高光下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红的生理功能

夏季高光下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红的生理功能

扫码查看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是世界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种之一, 现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为分布, 并造成危害.我们对其野外种群的观察发现, 在夏季光照强烈的生境中, 其叶片常常有变红的现象.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 从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入手, 探讨了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色的原因及其生理功能.结果表明, 红叶中的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绿叶(P<0.05), 夏季高光照诱导的花色素苷的积累是叶片由绿色变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花色素苷含量较高, 红叶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 在甲基紫精(MV)光氧化处理过程中, 红叶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分别下降了28.2%和79.1%, 显著低于绿叶的下降幅度(70.9%和93.8%).这一结果表明, 三裂叶蟛蜞菊在夏季遭受强光胁迫时, 叶片由绿色变为红色增强了对氧化逆境的耐受能力, 而相同环境下的本地蟛蜞菊(W. chinensis)并没有叶片变红的现象, 暗示这可能是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抵御和适应夏季高光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the red leaves of Wedelia trilobata induced by high irradiance in summer

宋莉英、孙兰兰、舒展、李伟华、彭长连

展开 >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高等学校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3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

Wedelia trilobata,花色素苷,甲基紫精,光氧化,叶绿素荧光,适应机制

国家科学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308703858451063101000535200804407662008A030203006

2009

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4
ISSN:1005-0094
年,卷(期):2009.17(2)
  • 10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