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双版纳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及机制

西双版纳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格局及机制

扫码查看
物种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是生物地理学和宏观生态学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利用西双版纳植物专著资料,结合高分辨率的地形和气候等数据,探讨了面积、边界限制和现代气候对西双版纳野生种子植物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密度海拔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呈单峰分布格局,面积(81.9%)、边界限制(17.5%)和气候(60.0-69.3%)都不同程度地解释了物种丰富度的单峰格局;(2)利用幂函数种-面积关系计算的物种密度沿海拔大致呈减小的分布趋势,气候的解释率降低为32.6-40.6%,与边界限制无显著相关关系;(3)利用等面积高度带划分得到的物种密度沿海拔呈单峰变化趋势,物种密度与边界限制无显著相关性,但气候对物种密度的解释率为81.6-89.9%.研究结果有助于准确全面地理解物种多样性的海拔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机制,为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Elevational pattern of seed plant diversity in Xishuangbanna and its mechanisms

徐翔、张化永、谢婷、孙青青、田永兰

展开 >

华北电力大学工程生态学与非线性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2206

物种丰富度 物种密度 种-面积关系 中域效应 海拔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2017ZX07101001-012015ZX07203-0112015ZX07204-0072009ZX07210-0092017MS065

2018

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4
ISSN:1005-0094
年,卷(期):2018.26(7)
  • 20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