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保护地役权的自然保护地适应性管理方法探讨: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基于保护地役权的自然保护地适应性管理方法探讨: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

扫码查看
我国的自然保护地普遍存在着科学管控难、统一管理难和资金供给难等问题,即便是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也不例外.本文以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为例,设计了基于细化保护需求的保护地役权制度,以探索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并能体现生态补偿的适应性管理方法,包括:细化主要保护对象的管理需求,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确定实施保护地役权的空间范围;辨析保护需求和原住民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形成正负行为的准则并以行为清单的形式体现;从生态系统监测指标改善情况、正负行为遵守情况和社区能力建设三个维度制定地役权制度的评价方法;据此形成地役权合同,明确供役地人和需役地人的权责利,形成考虑保护绩效的生态补偿方案.这种方法可以解决自然保护地因为权属不一致造成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破碎化问题,缓解社区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我国南方集体林地占比较高的自然保护地具有适用性.
Conservation easement-inspired adaptive management methods for natural protected areas: A case study on Qianjiangyuan National Park pilot

王宇飞、苏红巧、赵鑫蕊、苏杨、罗敏

展开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杂志社,北京 100026

环境保护杂志社,北京 100062

生态补偿 适应性管理 保护地役权 自然保护地 国家公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力拓基金

17ZDA058

2019

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4
ISSN:1005-0094
年,卷(期):2019.27(1)
  • 43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