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通过遗传多样性探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致濒机理及保护策略:以裸子植物为例

通过遗传多样性探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致濒机理及保护策略:以裸子植物为例

扫码查看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生境的破碎化影响了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甚至威胁到物种的生存适应性和生物多样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亟待保护的国家重点保护濒危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对揭示极小种群致濒机理及保护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生境破碎化会造成物种遗传多样性降低、种群间分化增加、基因流减少等,使种群濒危.但在某些物种中,繁殖特征、进化历史等生物和生态因素的不同也可能造成近期生境破碎化后遗传效应的延迟.裸子植物进化历史悠久,包含许多孑遗物种,由于生活史周期长,遭受生境破碎化后可能短期内显示不出遗传效应的改变,但长期很难恢复.本文以裸子植物为例综述了濒危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案例,探讨了濒危裸子植物应对环境恶化的维持机制、致濒因素和保护方案,旨在说明通过遗传多样性研究充分认识极小种群致濒机理对高效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
Informing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with genetic diversity in Wild Plant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A review on gymnosperms

苏金源、燕语、李冲、李丹、杜芳

展开 >

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100083

本溪市林业局,辽宁本溪117001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裸子植物 遗传多样性 致濒机理 保护策略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C0503106

2020

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4
ISSN:1005-0094
年,卷(期):2020.28(3)
  • 14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