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扬州宝应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扬州宝应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

扫码查看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作为水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其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能够有效地反映水环境的健康状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扬州宝应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多样性,本文于2015-2019年对扬州宝应湖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进行野外调查和采样,联合经典形态学和高通量测定DNA条形码方法进行物种鉴定,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年度变化,并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H')和污染生物指数(biotic index,B1)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评价.结果显示:共记录大型底栖动物3门5纲57种,其中软体动物门23种,隶属2纲9科(腹足纲7科15种,双壳纲2科8种);环节动物门寡毛纲12种,隶属2科;节肢动物门22种,隶属2纲6科(软甲纲4科5种,昆虫纲2科17种).腹足纲是优势类群,5年间的密度占比均在65%以上.优势种是赤豆螺(Bithyniafuchsiana)、槲豆螺(B.misella)和长角涵螺(Alocinmalongicornis).Margalef丰富度指数(2.27 ±0.28)、Simpson优势度指数(0.82 ±0.02)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78 ±0.08)在5年间呈现明显的波动变化.对水质状况的生物评价结果表明,湖区水体环境在5年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污染状态,这与过度围湖水产养殖等经济活动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关系.
Biodiversity and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in the Baoying Lake,Yangzhou,Jiangsu

胡芮、王儒晓、杜诗雨、李萌、邢雨辉、潘达、徐海根、孙红英

展开 >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42

扬州 宝应湖 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 DNA条形码 生物多样性 群落结构 水质生物学评价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

2018YFC0507206

2020

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4
ISSN:1005-0094
年,卷(期):2020.28(12)
  • 5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