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皖南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多样性调查及编目

皖南地区非飞行小型兽类多样性调查及编目

扫码查看
皖南地区是安徽省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也是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研究区域,但目前该区域小型兽类多样性研究相对滞后,物种本底数据仍不清楚.本研究于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利用夹日法和陷阱法对皖南地区14个区域的小型兽类进行了调查,结合传统形态鉴定方法和DNA条形码技术(Cyt b和COI基因)对标本进行鉴定.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对皖南小型兽类名录进行了整理.此次调查共采集小型兽类标本647号,隶属3目8科17属23种,其中啮齿目13种,劳亚食虫目9种,兔形目1种.分子分析结果显示皖南地区的川西缺齿鼩(Chodsigoa hypsibia)、华南缺齿鼹(Megera latouchei)、青毛巨鼠(Berylmys bowersi)、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和侯氏猬(Mesechinus hughi)与其他地区的样本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化.结合历史资料,皖南地区共有小型兽类3目9科24属34种,其中啮齿目23种,劳亚食虫目10种,兔形目1种.皖南地区小型兽类资源十分丰富,对于华东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但其多样性仍可能被低估,该地区小型兽类资源还有待进一步深入调查.
Diversity and inventory of non-volant small mammals in southern Anhui

裴枭鑫、曲潍滢、任学洋、胡江晓、张敏、方磊、邵江山、吴海龙、陈中正

展开 >

皖江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安徽芜湖241002

安徽省重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合肥野生动物园,合肥230061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安徽绩溪245300

展开 >

皖南地区 小型兽类 生物多样性 物种名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高校协同创新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319003182008085QC106GXXT-2020-075KJ2019A0486

2022

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4
ISSN:1005-0094
年,卷(期):2022.30(4)
  • 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