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DNA宏条形码研究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同域共存小型哺乳动物的食性

基于DNA宏条形码研究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种同域共存小型哺乳动物的食性

扫码查看
揭示物种共存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对于群落生态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生态位分化是同域分布物种实现共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解同域分布的多种小型哺乳动物的共存机制,本研究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对四川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种小型哺乳动物胃内容物进行分子食性分析,解析其夏季食物组成特征,并计算和比较种间食物的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重叠指数.结果表明:(1)鳞翅目(相对丰度:3.76%-42.33%)和双翅目(2.59%-62.63%)是6种小型哺乳动物的主要动物性食物,禾本目(0.02%-45.33%)和豆目(0.19%-38.95%)为其主要植物性食物.6种小型哺乳动物取食主要动植物性食物的相对丰度存在种间差异.(2)黄胸鼠(Rattus tanezumi)和淡灰黑齿鼩鼱(Blarinella griselda)的属水平动物性食物显著重叠(Ojk=0.63);其余物种间的营养生态位存在一定程度重叠,但在主要食物的构成和组成比例上存在明显差异;(3)6种小型哺乳动物的动物性食物a多样性存在明显种间差异,而植物性食物a多样性在6种小型哺乳动物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食物多样性最高,其动植物营养生态位宽度(8.2-11.1)均高于其余物种.以上结果表明6种小型哺乳动物的食物组成存在一定程度重叠,但在主要食物上出现分离,它们可能通过对主要食物摄食种类和比例的分化来减少竞争,实现长期共存.本研究为揭示四川老君山地区多种小型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该地区鼠形动物的生态管理提供参考.考虑到本研究在样本量和时间尺度上的局限性,未来基于营养生态位对多种小型哺乳动物进行同域共存机制研究时建议适当增加取样的时空跨度,更多的样本量能更好地反映种间关系.
DNA metabarcoding dietary analysis of six sympatric small mammals at the Laojun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ichuan Province

彭步青、陶玲、李靖、范荣辉、陈顺德、付长坤、王琼、唐刻意

展开 >

四川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都610101

同域共存 食物组成 DNA宏条形码 营养生态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成都市科技项目重点研发支撑计划

320012232022NSFSC17112021-YF05-01552-SN

2023

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植物学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物多样性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1.274
ISSN:1005-0094
年,卷(期):2023.31(4)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