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紫苏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紫苏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

Cloning an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 gene from Perilla frutescens

扫码查看
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是一种重要食药同源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高达46%-58%,其中α-亚麻酸(C18:3)含量占 60%以上.溶血磷脂 酸酰基转移酶(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LPAT)是植物种子三酰基甘油组装过程中的一类关键限速酶.本研究从紫苏发育种子中克隆了其编码基因(PfLPAT2),并利用qRT-PCR技术检测PfLPAT2基因在紫苏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种子的表达特性.构建PfLPAT2/GFP融合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瞬时侵染本氏烟草叶片,检测PfLPAT2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构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达载体、酵母表达载体和组成型植物过表达载体,分别转化大肠杆菌突变株SM2-1、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野生型菌株INVSc1和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分析PfLPAT2蛋白的酶活性及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紫苏PfLPAT2基因ORF为1 155bp,编码384个氨基酸.功能结构域预测显示PfLPAT2蛋白具有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典型的保守区.PfLPAT2基因在紫苏根、茎、叶、花和开花后10、20、30、40 d的种子中均有表达,且在开花后20 d的种子中高表达.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PfLPAT2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大肠杆菌功能互补测试表明,PfLPAT2可恢复SM2-1细胞膜脂生物合成,具有LPAT酶活性.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转PfLPA4T2基因酵母的总油脂含量显著提高,且脂肪酸各组分的含量发生改变,油酸(C18:1)含量增加明显,预示PfLPAT2对C18:1具有较高的底物偏好性.转基因烟草叶片总脂肪酸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约0.42倍,C18∶1含量增加了约1倍.转基因株系总脂提高和脂肪酸组分的改变表明PfLPAT2异源表达可以促进宿主油脂合成和健康有益型脂肪酸(C18∶1和C18∶3)的积累.本研究为深入解析紫苏油脂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分子调控机制和改良油料作物油脂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基因元件.

周雅莉、黄旭升、郝月茹、蔡桂萍、史先飞、李润植、王计平

展开 >

山西农业大学分子农业与生物能源研究所,山西太谷030801

紫苏 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 基因功能 表达特性分析 遗传转化 健康有益型油脂

3120126631401430201603D312005201803D221005-9Y172007-520210302123418YZ2021-08

2022

生物工程学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中国微生物学会

生物工程学报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641
ISSN:1000-3061
年,卷(期):2022.38(8)
  • 2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