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
"第二个结合"与文化主体性的巩固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第二个结合"对巩固和发展新时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主体性内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双重内涵,二者的张力性关系既是"第二个结合"的前提动因,也是促成文化主体性巩固、发展的现实契机."第二个结合"的可能性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既存在视域基础的融合性,也具备内容的契合性,其实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辨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更高层次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过程."第二个结合"对文化主体性的推进和巩固,既表现为在意识形态上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以及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扬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存续根基,也表现为积极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资源,构想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第二个结合"回答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如何展现世界意义的问题,是在世界舞台上展现文化自我主张的必由之路.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同舫
展开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
文化主体性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项目编号:
19ZDA003
出版年:
2024
思想理论教育
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1.071
ISSN:
1007-192X
年,卷(期):
2024.
(1)
被引量
6
参考文献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