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立法促德的路径、特征与限度——基于文明行为促进立法的思考
立法促德的路径、特征与限度——基于文明行为促进立法的思考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文明行为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规范,将其纳入法律调整范畴,是用法律来保障和促进公民道德建设.我国立法运用倡导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将文明行为按道德属性划分成四类,并对每类行为作出"网格式"区分规定.文明行为促进立法注重对美德的开放式引导,并以是否破坏社会秩序作为强制的必要限度.为了避免法律强制执行道德,立法必须具有期待可能性,尊重公民的自治性,增加正向激励与引导.应当通过立法技术划定和区分立法促德对应的行为范围,引导人们树立道德观念,促进价值认同,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薛天涵
展开 >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 高校德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4
关键词:
文明行为
促进型立法
公民道德建设
立法促德
出版年:
2024
思想理论教育
上海市高等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研究会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CHSSCD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
1.071
ISSN:
1007-192X
年,卷(期):
2024.
(1)
参考文献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