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江淮地区一次副高边缘暖区暴雨成因分析

江淮地区一次副高边缘暖区暴雨成因分析

扫码查看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风云2号静止气象卫星资料,结合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对2018年7月26日江淮地区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暖区暴雨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副高边缘,暴雨落区位于低空切变线以南的西南暖湿气流中;对流最先在安徽北部和东部发生发展,随着对流形成的冷池出流边界(阵风锋)不断向南推进,其与环境风场所形成的地面中尺度辐合触发本次安徽中部的强降水,同时伴随对流云团合并增强(云顶亮温达-61℃);大气层结不稳定,湿层深厚,且强降水发生前整层垂直风切变较弱,为本次降水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WRF数值模拟发现,暖区暴雨发生期间,中低层风场气旋式辐合造成安徽中部强上升运动是导致对流增强的重要原因,局地强低空急流和超低空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动力条件.

李慧敏、何志新、邱学兴、安晶晶、周晓晔

展开 >

安徽省气象台,合肥 230031

副热带高压 暖区暴雨 出流边界 切变线 WRF模式:低空急流

安徽省气象局科技发展基金安徽省气象局预报员专项

KM201902KY202002

2022

陕西气象
陕西省气象局 陕西省气象学会

陕西气象

影响因子:0.492
ISSN:1006-4354
年,卷(期):2022.(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