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拐入侧视域下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

拐入侧视域下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

扫码查看
基于公益平台"宝贝回家"的"宝贝寻家"数据资料,运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从拐入侧(买方)视角解析1930—2015年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拐卖去向以收养为主,低年龄段高发(0~6岁为主),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比例不同,贩运类型以"家庭操控型"和"诱骗养子型"为主.时间上,绝大多数年份被拐男童多于女童,且二者及其总数一致呈现单峰态势(1980—2000年为高发区间),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相适应;临近年关的1月是犯罪高发月份,这与人口流动性增强及犯罪分子搏年关有关;被拐时长上男、女童相似,主要集中于15~33年(峰值区间在22~29年),推算开始寻亲的年龄主要在15~39岁,峰值区间在22~35岁,大龄化特征揭示了寻亲的长期性和血脉亲情的重要性.空间上,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儿童拐入,在东部地区形成南北两大拐入区,北区为以河南、河北、山东为主体的华北-华东地区,南区为以福建、广东为主体的华南-东南地区,两区分别以河南和福建为最,两区拐入男童均多于女童,拐入河北、福建的女童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被拐人数重心变化轨迹呈现顺时针近似闭合圆环和往复性,体现了拐入地的时空多变性特征,为犯罪防控带来挑战.据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六点建议.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child trafficking crime in China:a demand-front perspective

李钢、王莺莺、杨兰、谭然、苟思远

展开 >

西北大学 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省地表系统与环境承载力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127

拐卖儿童犯罪 时空格局 拐入侧 应对方略 中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西北大学"仲英青年学者"支持计划

16YJAZH028418711442016

2019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563
ISSN:1672-4291
年,卷(期):2019.47(3)
  • 11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