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电针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研究

电针治疗抑郁症伴失眠的临床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分析电针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分析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南汇精神卫生中心的抑郁症伴失眠患者为受试者,采用随机编号分组法分为电针组、假电针组和基础治疗组各30例.对各组患者干预前1周、干预后4周、8周、干预结束后1个月、3个月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进行比较,并对睡眠状况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的PSQI、HAMD-17、SAS、ISI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干预后电针组的PSQI(14.6±4.0/12.0±2.8/10.4±2.9/9.0±2.0)、HAMD-17(18.3±4.5/16.9±5.1/14.3±5.0/13.7±2.4)、SAS(55.3±6.1/48.8±5.4/41.2±4.2/34.5±4.4)、ISI(12.0±3.0/9.7±2.1/6.8±1.7/4.3±1.2)评分均低于假电针组和基础治疗组,假电针组低于基础治疗组(P<0.05).治疗过程中电针组、假电针组、基础治疗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7%、3.3%和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治疗抑郁症伴失眠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睡眠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王士安、韩雪、姚斐

展开 >

201399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精神卫生中心针灸科

河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疗康复中心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抑郁 失症 电针 中医 睡眠障碍

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计生科研项目

PW2020-A80

2024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医药杂志

影响因子:0.504
ISSN:0253-9926
年,卷(期):2024.53(4)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