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显微血管技术在穿支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显微血管技术在穿支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观察显微血管技术辅助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阳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1例手外伤伴软组织缺损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病例资料根据适应的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50例)和联合组(51例),常规组予以常规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联合组采用显微血管技术辅助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开展为期半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清炎症因子及手功能改善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VEG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即刻、术后12 h、术后24的VEGF水平分别为(507±50)ng/L、(522±50)ng/L、(542±50)ng/L,均高于常规组[(468±50)ng/L、(490±51)ng/L、(503±50)ng/L](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24 h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分别为(7。7±1。3)mg/L、(0。69±0。23)ng/ml、(0。82±0。25)ng/ml,均低于常规组[(8。4±2。1)mg/L、(0。97±0。36)ng/ml、(1。14±0。26)ng/ml](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手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随访期间的Jamar握力、关节活动度(TAM)、DASH上肢功能评分分别为(32±5)kg、(178±20)°、(3。93±0。41)分,均高于常规组[(29±5)kg、(162±20)°、(2。42±0。36)分](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的愈合程度为(87±10)%,高于常规组(80±11)%;愈合时间为(10。3±2。3)d,低于常规组(12。5±3。1)d;联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8%(5/51)低于常规组24。0%(12/50)(P<0。05)。结论 显微血管技术辅助穿支皮瓣修复术能改善手外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VEGF及炎性指标,对促进其手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均有积极意义。

何琦、张国强

展开 >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西)手足外科

手外伤 显微血管技术 穿支皮瓣修复术 愈合 术后并发症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

LHGJ20210-022127

2024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医药杂志

影响因子:0.504
ISSN:0253-9926
年,卷(期):2024.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