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早期子宫颈癌脉管间隙及宫旁浸润危险因素1245例分析

早期子宫颈癌脉管间隙及宫旁浸润危险因素1245例分析

扫码查看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及宫旁浸润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1245例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是否LVSI及宫旁浸润分为LVSI组、无LVSI组和宫旁浸润组、无宫旁浸润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脉管及宫旁浸润危险因素.结果:1245例LVSI率14.1% (175/1245),宫旁浸润率1.85% (23/1245).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的发生与病灶类型、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子宫颈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切缘阳性、宫旁浸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淋巴转移情况分层分析发现,在淋巴未转移组LVSI的发生率与年龄、病灶类型、病理类型、子宫颈浸润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类型为内生型、病理为鳞癌、子宫颈深肌层浸润和淋巴转移相较于非内生型、非鳞癌、子宫颈浸润浅肌层、无淋巴转移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是发生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宫旁浸润与病灶类型、子宫颈浸润深度、累及阴道、累及宫体下段、切缘阳性、淋巴转移、LVSI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病灶类型为内生型、累及宫体下段、淋巴转移相较于非内生型、未累及宫体下段、无淋巴转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是发生宫旁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子宫颈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内生型的子宫颈鳞癌患者更可能发生LVSI;病灶类型为内生型、累及宫体下段、淋巴转移的患者更可能发生宫旁浸润.
Risk Factors for Lymphvascular Space Invasion and Parametrial Infiltration in Early Cervical Canc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245 Cases

熊莉莉、张涛红、余慧、胡娇娇、王伟红、王小伟、刘英、安瑞芳

展开 >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陕西西安710061

子宫颈癌 脉管浸润 宫旁浸润 危险因素

2020

实用妇产科杂志
四川省医学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564
ISSN:1003-6946
年,卷(期):2020.36(3)
  • 8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