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川东北飞仙关组H2S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

川东北飞仙关组H2S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

Relationship between palaeoenvironment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H2S in Feixianguan Formation,NE Sichuan Province

扫码查看
四川盆地东北地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含H2S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所产天然气中的H2 S属于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成因.对该区飞仙关组膏质岩类的分布、气源以及储集层温度等古环境和油气成藏条件的分析表明,充足的烃源和较高的储集层温度是发生TSR反应的基本条件,而膏质岩类的分布是控制H 2S形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开江-梁平海槽东西两侧古沉积环境的差异,使海槽东侧鲕滩储集层中发育薄层膏质岩类,导致海槽东侧形成高含H2S的大气田,而海槽西侧储集层中不发育膏质岩类,因缺乏硫源,天然气中基本不合或者微含H2S.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末期是川东北飞仙关组古地温最高时期(120~180℃),也是TSR反应发生的最主要时期.喜马拉雅运动使川东北地区遭受抬升剥蚀,储集层温度降至低于120℃,TSR反应停止.因此,飞仙关组H2S主要是侏罗纪中期至白垩纪在储集层中形成后保留下来的,其形成、分布与膏质岩类的分布密切相关,与气源没有必然联系.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

展开 >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H2S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 古环境 古地温 膏质岩类 飞仙关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040502-10-012001CB209100

2005

石油勘探与开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

石油勘探与开发

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4.977
ISSN:1000-0747
年,卷(期):2005.32(4)
  • 3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