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及护理操作的研究现状分析——艾灸及联合不同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对比及作用机制
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及护理操作的研究现状分析——艾灸及联合不同中医药治疗的效果对比及作用机制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痛经(dysmenorrheal)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者,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而原发性痛经(PD:primary dysmenorrheal)是指生殖器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同时痛经的发生与月经时子宫内膜前列素(PG)含量增高,其中PGF2a是造成痛经的主要原因[1].传统医学认为原发性痛经属于"痛经","经行腹痛"范畴,主要由于冲任不调或者寒邪凝滞与胞宫,导致气血不畅,诱发疼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妇女痛经发生率在33.1%左右,其中原发性痛经占53.2%[2].目前疼痛成为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3].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护士通过临床实践研究和创新在疼痛的知识技能发展和疼痛管理上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4].目前针对原发性痛经西医主要以镇静止痛的药物来治疗,但是易导致人体内分泌调节的紊乱,总体疗效不强,易复发,但是传统的祖国医学副作用小,见效性强,而且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本文就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药及护理操作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何秋瑶
展开 >
作者单位:
英国考文垂大学 Coventry,West Midlands,CV15FB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艾灸
传统中医药疗法
介入时间
介入部位
作用机制
出版年:
2020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ISSN:
年,卷(期):
2020.
5
(17)
被引量
2
参考文献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