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滇桂交界区印支期增生弧型造山带:兼论与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

滇桂交界区印支期增生弧型造山带:兼论与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

扫码查看
简要介绍了中越交界处古特提斯缝合线的展布,首次报道了八布-Phu Ngu洋壳形成的Sm-Nd等时线年龄328.3 Ma.该洋盆自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一直处于向南西的消减中,不同时期的火山弧和被动大陆边缘的位置指示它为后退式消减,被刮削下来的海台碳酸盐岩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火山-沉积岩增生在越北地块上使后者不断向北东成长.晚三叠世时华南次大陆与增生了的越北地块碰撞,增生的火山-沉积楔仰冲超叠在前者上.讨论了增生弧型造山带的主要特点,以贵州为主要实例探讨了与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演化,提出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是因下插而掩埋的华南次大陆的海相上古生界和三叠纪前渊-前陆沉积.
INDOSINIAN TURKIC-TYPE OROGEN BORDERING YUNNAN AND GUANGXI:WITH REFERENCE TO COUPLED BASIN EVOLUTION

吴根耀、马力、钟大赉、吴浩若、季建清、邝国敦、徐克定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石化集团公司江苏油田

北京大学地质学系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地质勘查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浙江石油勘探处

展开 >

增生弧型造山带 古特提斯 陆-弧碰撞 "盆”"山”耦合 滇桂交界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集团公司资助项目

49572154,49672091

2001

石油实验地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石油实验地质

CSCD
影响因子:2.409
ISSN:1001-6112
年,卷(期):2001.23(1)
  • 6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