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四川盆地西部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白云岩孔隙表征、分布及成因

四川盆地西部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白云岩孔隙表征、分布及成因

扫码查看
彭州气田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的微生物白云岩和微粉晶白云岩是油气主要的储集岩.在此,采用了多种分析手段及统计方法,深入研究了主要岩性的孔隙类型、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及其与岩相(尤其是微生物岩)、白云石晶体大小等关系,综合划分出4种储集体类型及致密层段(隔层),初步提出了孔隙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具残余藻结构的白云岩占近四分之三多为泥微晶、粉晶白云石;高频旋回中,自下而上,以藻凝块—藻球粒(藻砂屑)—藻纹层—纹层泥晶;晶粒以颗粒—粉(细)晶—微晶—泥晶呈规律变化;中三叠世的干燥-炎热、超盐度和碱性沉积环境利于微生物岩发育,潮下带上部凝块-叠层石至潮间藻纹层-叠层石至潮上带的薄(藻)纹层的向上变浅的米级旋回,导致中、上部往往发育高孔渗带;早期快速的渗透回流白云岩化及大气淡水作用、浅埋藏期的烃类充注及多期构造裂隙对孔隙演化均起了重要的作用.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nd origin of dolomite reservoir in the upper Lei 4 member of the Middle Triassic,Pengzhou gas field,western Sichuan Basin

周凌方、钱一雄、宋晓波、曹波、尤东华、李勇

展开 >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 无锡214126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 成都610041

中国石化 西南油气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储层表征 储集体分布 储层成因 白云岩 雷口坡组 彭州气田 四川盆地

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深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项目

XDAXX010201-32017YFC060310U16632093445000-14-ZC0607-0025

2020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TPCDCSCD北大核心EI
影响因子:2.798
ISSN:0253-9985
年,卷(期):2020.41(1)
  • 17
  •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