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原油热裂解过程中的红外光谱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原油热裂解过程中的红外光谱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扫码查看
原油的红外光谱能够反映原油中各种分子基团的信息,对于简单、快速识别原油的成因类型和热演化程度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通过对两个不同有机相来源的原油样品开展热解实验,初步研究了原油热解过程中红外光谱的演化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随着原油热解程度的增加,不同类型原油的红外光谱具有相似的演化模式,可近似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早期阶段(实验温度<370℃),热解油中甲基/亚甲基吸光度比值(ACH3/ACH2)变化不明显,而芳环分子基团吸光度(Aaro)及其与烷基分子基团吸光度比值(Aaro/Asat)减小,这主要是由于原油中部分热稳定性低的化合物发生脱支链作用,形成了饱和烃组分,降低了芳烃/饱和烃比值.在晚期阶段(实验温度>370℃),热解油中ACH3/ACH2,Aaro和Aaro/Asat均显著增大,这主要是由于化合物中长分子链结构断裂,形成富含短分子链结构的化合物,造成甲基分子基团的含量增加;同时,热解油中化合物的芳构化程度显著增加,造成芳烃含量和芳烃/饱和烃比值增大.在原油热解过程中,不同类型原油的红外光谱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处于原油热解的早期阶段.因此,原油的红外光谱参数图版可以应用于划分原油类型和识别原油的热演化程度.
Infrared spectra evolution of crude oil under pyrolysis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刘博通、程鹏、盖海峰、周秦、李腾飞、田辉

展开 >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广东广州 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热解程度 红外光谱 芳烃含量 饱和烃含量 热解实验 原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2019YFC060550242272162XDA140101042021A1515011381

202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798
ISSN:0253-9985
年,卷(期):2023.44(1)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