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川东地区二叠系海相页岩有机质富集对有机质孔发育的控制作用

川东地区二叠系海相页岩有机质富集对有机质孔发育的控制作用

扫码查看
有机质的丰度、显微组分及微观赋存方式等多种因素对海相页岩中有机质孔隙的发育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但相关研究目前仍较为缺乏.基于有机地球化学与有机岩石学分析、扫描电镜、有机质能谱测试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和吴家坪组过成熟海相页岩有机质丰度(TOC)、有机显微组分及有机质赋存方式开展系统对比分析,探讨了有机质富集对有机质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并建立了有机质孔隙发育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吴家坪组和茅口组虽均具有"TOC高和原始组分以藻类体为主"的特征,但有机质的赋存方式存在差异.茅口组TOC相对较高,有机质以顺层富集和局部富集等方式赋存;吴家坪组TOC相对较低,有机组分中见结构镜质体和无结构镜质体,有机质以分散或局部富集等方式赋存.②有利的原始有机组分类型的存在是有机质孔隙发育的前提,藻类体等腐泥组分中发育丰富的有机质孔隙,而镜质体等腐殖组分中有机质孔隙不发育.TOC控制了有机质孔隙的发育程度,在一定范围内,TOC越高,有机质孔隙越发育.有机质赋存方式影响有机质孔隙的保存,分散型有机质赋存在脆性矿物格架之内,有机质孔隙保存好;局部富集型和顺层富集型有机质边缘无有效格架支撑,抗压实能力较弱,有机质孔隙保存条件差.
Control of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on organic pore development in the Permian marine organic-rich shale, eastern Sichuan Basin

王鹏威、刘忠宝、张殿伟、李雄、杜伟、刘皓天、李鹏、王濡岳

展开 >

中国石化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2206

中国石化 江汉油田分公司 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0

有机质丰度 有机显微组分 有机质孔隙 海相页岩 二叠系 四川盆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攻关项目

42272143P22137

202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798
ISSN:0253-9985
年,卷(期):2023.44(2)
  • 2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