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渤海湾盆地旅大隆起区多期叠加构造及其对潜山的控制作用

渤海湾盆地旅大隆起区多期叠加构造及其对潜山的控制作用

扫码查看
旅大隆起区位于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的西北部,经历了中生代—新生代多幕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内幕断裂发育类型多样、变形复杂,前人对其古生界和中生界的构造研究仍相对薄弱.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详细构造解析揭示,研究区印支期主要表现为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形成了北西—近东西向的宽缓褶皱和逆冲推覆断裂;燕山早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挤压背景下的局部伸展和沉积,中-下侏罗统和上侏罗统-下白垩统之间未见明显的角度不整合;燕山晚期主要表现为自南东往北西方向的逆冲推覆;早喜马拉雅期在北西-南东向的伸展作用下形成了多米诺式的伸展-拆离断层和箕状断陷沉积.其中,印支期北西—近东西向的逆冲断层控制了研究区的基底构造格局,后期的燕山运动和早喜马拉雅运动继承或改造了早期的断层系统.晚白垩世是旅大隆起区构造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自之前的北西—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位于构造转变区的秦皇岛30-1构造和旅大25-1构造潜山是印支期近南北向挤压、燕山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和早喜马拉雅期北西-南东向伸展叠加改造的结果,而南部的428构造潜山则受控于近东西走向的印支期逆冲及燕山期和早喜马拉雅期伸展断裂体系.
Multistage structural superimposition and its control on buried hills in the Lyuda uplift zone,Bohai Bay Basin

thrust nappeextensional detachmentsuperimposed modificationtectonic evolutionMesozoicLyuda uplift zoneBohai Bay Basin

赵淑娟、李三忠、牛成民、张江涛、张震、戴黎明、杨宇、李金月

展开 >

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

崂山实验室 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100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

逆冲推覆 伸展拆离 叠加改造 构造演化 中生代 旅大隆起区 渤海湾盆地

崂山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项目

LSKJ202204402CCL2021TJT0NST0525

202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学会石油地质专业委员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798
ISSN:0253-9985
年,卷(期):2023.44(5)
  • 1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