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非遗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南宁市上林县"渡河公"为例
非遗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以南宁市上林县"渡河公"为例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非遗文化资源逐渐进入教育的领域,为教育者们所重视与关注."渡河公"节是广西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一个独特的壮族节日,它作为上林县端午节的主要代表性活动,兼具本地特色与文化传承,对上林县的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推动这一文化传统走进美术领域,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教育者们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南宁市上林县"渡河公"为例,探究非遗文化作为校本课程的现实实践方式,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覃金霞
展开 >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三里镇中心学校
关键词:
"渡河公"
非遗文化
美术素养
实践教学
出版年:
2020
神州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
神州
ISSN:
1009-5071
年,卷(期):
2020.
(7)
参考文献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