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意象研究——以镇江三巷菜市场改造为例

"居住型"历史文化街区公共空间意象研究——以镇江三巷菜市场改造为例

扫码查看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在对节点含义分析中,阐述了观察者可以进入到战略节点,并将其作为重点.比如;道路节点、具备一些特征的集中点[1],基于城市意象理论,以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中的老三巷菜市场改造实例,对城市意象元素进行细分,并且转换为现实中的具体要素,并从规划建设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调研显示:老三巷菜市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大龙王巷历史街区中的南片区,总用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周围形成了三巷路、伯先路、京畿路、宝盖路、迎江路和大西路等城市道路骨架组成的网格状道路网络.因大龙王巷以"居"为特色,周围建筑多以居住为主,巷口众多,交通便利,人群和车行流量大,但菜市场现状较为杂乱,对院内临时大棚搭建的半开放市场进行节点标志性建筑改造.由于标志建筑物缺少,城市界限不明显,区域界定比较模糊,道路、地标以及各个节点都将给三巷菜市场意象空间改造工作带来影响.

祝瑞璠

展开 >

江苏大学

"居住型" 历史文化 公共空间 意象

2020

神州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

神州

ISSN:1009-5071
年,卷(期):2020.(34)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