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基于"虚、湿"经典病因构建变应性鼻炎脾虚湿困证大鼠模型及模型质量评价

基于"虚、湿"经典病因构建变应性鼻炎脾虚湿困证大鼠模型及模型质量评价

扫码查看
目的 构建变应性鼻炎(AR)脾虚湿困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并对模型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包括空白组、变应性鼻炎组(AR组)、脾虚湿困变应性鼻炎组(PAR组),每组8只。空白组仅予常规饲养,AR组通过"卵清白蛋白(OVA)氢氧化铝混悬液腹腔注射+OVA生理盐水溶液局部滴鼻激发"构建AR模型,PAR组除施加AR组造模方法外,另外采用"恒温恒湿箱饲养+冷番泻叶水浸液、猪油灌胃+隔日禁食"的多因素复合方法建立AR脾虚湿困证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和鼻部症状;测量脾指数、腹围指数;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旷场实验(OFT);ELISA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HE染色观察鼻黏膜、肝与结肠组织的病理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鼻黏膜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通道蛋白5(AQP5)、AQP8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和AR组比较,PAR组在证候学上出现AR脾虚湿困证的症状与体征,擦鼻、喷嚏、流涕症状更显著,体质量增长缓慢,腹围指数、脾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在行为学实验中表现出明显脾虚证状态;在分子生物学指标上表现为血清IgE、MTL、GAS、TG、TC、LDL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鼻黏膜组织的AQP5、AQP8、NF-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HE染色显示,AR组和PAR组的鼻黏膜受损,纤毛脱落,伴大量炎性浸润,PAR组出现肝脂肪样变及结肠炎性改变。结论 采用"恒温恒湿箱饲养+冷番泻叶水浸液、猪油灌胃+隔日禁食+OVA氢氧化铝混悬液腹腔注射+OVA生理盐水溶液局部滴鼻激发"的多因素复合造模法可成功构建贴合临床发病机制与致病特点的AR脾虚湿困证病证结合大鼠模型,此构建方法与验证体系可为AR的中医证候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梁紫华、谭希、彭庆源、黄镇栋、罗秋兰、李莎莎、陈文勇、彭桂原

展开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06

变应性鼻炎 脾虚湿困证 病证结合 动物模型 构建方法 质量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局中医药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广东省广州市科技局市校(院)联合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专项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

8227459101020237012022010204732022KT127820225018

2024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87
ISSN:1008-0805
年,卷(期):2024.35(2)
  •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