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理脾降浊方通过调控HIF-1α/PPARγ/BNIP3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理脾降浊方通过调控HIF-1α/PPARγ/BNIP3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机制研究

扫码查看
目的 探究理脾降浊方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机制,揭示HIF-1α/PPARγ/BNIP3线粒体自噬途径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NAFL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理脾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n=10),其中理脾降浊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相应剂量的药物24g/(kg·d)、12g/(kg·d)和6g/(kg·d),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5ml/(kg·d)。治疗4周后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苏木素-伊红和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形态学变化和脂滴沉积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肝脏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腺病毒E1B 19 kDa相互作用蛋白3(BNIP3)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自噬关键蛋白Beclin1和LC3 I的强度,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TC、TG、LDL-c、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肝脏结构显著异常且脂滴沉积明显,肝脏PPARγ、BNIP3、Beclin1和LC3 Ⅰ表达明显降低(P<0。01),HIF-1α表达明显升高(P<0。01),线粒体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减少(P<0。01)。治疗4周后,高、中剂量的理脾降浊方组小鼠体重、肝重、肝系数、血清TC、TG、LDL-c、HDL-c、ALT、AST水平显著改善(P<0。01),肝脏组织和细胞结构趋于正常且脂滴明显减少,肝脏PPARγ、BNIP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HIF-1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线粒体自噬标志蛋白Beclin1和LC3 Ⅰ荧光强度增强(P<0。01),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显著增加(P<0。01)。低剂量理脾降浊方组小鼠血清TC、TG、ALT水平明显改善(P<0。01),肝脏PPARγ和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1),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数量增加(P<0。01)。本实验中高剂量的理脾降浊方干预NAFLD的效果最佳,中剂量次之,低剂量最弱。结论 理脾降浊方可能通过调控HIF-1α/PPARγ/BNIP3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小鼠NAFLD情况。

潘琳琳、相宏杰、刘桂荣

展开 >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 250355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山东济南 250013

理脾降浊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 线粒体自噬

2024

时珍国医国药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

时珍国医国药

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887
ISSN:1008-0805
年,卷(期):2024.35(8)